:::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中國時報】劉必榮》縱橫天下-敘利亞博弈沒完沒了/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劉必榮

  • 12/27/2016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中時電子報

敘利亞阿勒坡的陷落(或光復),是敘利亞內戰的轉捩點。犧牲了多少人命,賠上了一個俄國大使,但是戰爭還沒結束,因為後面的大國博弈還在如火如荼地進行。

阿勒坡是敘利亞北部大城,過去4年多其東部一直為叛軍所盤據。去年俄羅斯介入幫助小阿塞德反攻,終於在最近奪回阿勒坡。對政府軍而言這是光復,對反抗軍而言,這叫陷落。究竟該怎麼對阿勒坡的戰事做一定位,或用最簡單的方法,分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在真相撲朔迷離的情況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西方一直希望敘利亞的戰爭是民主反獨裁的抗爭,但因反對派內部不合,又無法拉攏基督徒加入反對陣營,致使內戰失去民主的訴求,淪為反抗軍遜尼派(占敘利亞多數)與阿塞德的少數什葉派(嚴格來說是什葉派下的艾拉維教派)之間的教派之爭。可是這樣劃分又過為武斷,因為阿勒坡居民中很多都是遜尼派,可是他們還是支持小阿塞德。

西方媒體報導政府軍進城後,對阿勒坡進行報復性屠殺,但是一些西方獨立媒體人的報導卻正好相反,他們指反抗軍內部的激進派,才是真正荼毒百姓的凶手,所以百姓才會巴望著政府軍來解救他們。

過去美國和俄國曾達成協議,由美方約束叛軍,俄方約束政府軍以促成停火。但這個協議卻屢為叛軍所破壞。所以這次阿勒坡戰火方酣之際,西方想在聯合國推動停火決議案,中、俄兩國就投下反對票,認為此時停火無異包庇叛軍,也使阿勒坡的光復行動功虧一簣。

12月20日,就在俄國大使被刺第2天,俄羅斯、伊朗及土耳其3國外長在莫斯科開會,共商阿勒坡戰後平民撤出的善後工作,以及敘利亞問題的政治解決。這個會議有好幾個重要的看點:

首先,從微觀面觀察可以看小阿塞德的命運。俄國外長會後表示,3國同意不要求小阿塞德下台。內戰進入第5年,「小阿塞德下台」從政治解決敘利亞戰爭的「前提」,變成「議題」,最後變成不需要下台,這中間的轉折與借力使力的外交藝術,對政治人物很有可學習之處。西方現在也有意見指出小阿塞德已經贏了,西方只要承認這個事實,敘利亞內戰就結束了,何樂不為?

第二,這次會議沒有美國參加。一下子,美國好像變成可以忽視的國家。美國當然不可能就這樣袖手敘利亞,叛軍也還占有一些地盤,所以後面的博弈還沒結束。

第三是俄國和土耳其的關係。俄、土兩國在敘利亞戰爭中,俄國支持小阿塞德,土耳其支持反抗軍,後因土國怕庫德族因戰爭坐大,而與俄國達成一些行動、甚至交換城市據點的默契。俄國助小阿塞德拿下阿勒坡也是默契之一。但這些默契能維持多久,大家也都在看。

第四是伊朗與土耳其的關係。伊、土之爭,從波斯帝國與鄂圖曼帝國爭奪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就已經開始了。在敘利亞內戰中,伊朗支持政府軍,現雖一起參加莫斯科會議,但觀察家還是擔心其背後被壓抑的地緣政治衝突,若處理不好,將極可能再起。

第五是中國的角色。中國12月7日派了敘利亞問題特使解曉岩到了大馬士革。但到現在為止,除了後勤之外,還看不出中國的重要角色。這個角色會不會變大,是另一個觀察的脈絡。(作者為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