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中國時報】張善政:FinTech三主流台灣要做/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院長張善政

  • 10/05/2016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秘書室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張善政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張善政

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榮譽院長張善政昨天指出,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有三大方向:大數據,區塊鏈,機器人理財(ROBOT advisory),台灣都要去做,要導引大數據專家將無形知識分析應用,加上相關法規修改為對FinTech友善的環境,否則本地的金融產業有可能就被國外的創新顛覆掉。

富邦金控與東吳大學巨量資料管理學院,昨天簽定產學合作計畫,張善政表示,台灣過去硬體強,軟體不強,主要是深度不夠,需要培育更多數位金融人才,金融科技的應用現在深度比以前大,跨領域機構的資源整合相當重要。

 

張善政指出,FinTech的主軸是「科技走在金融前面」,國際間沒幾個國家可以如此創新、放手讓科技主導,台灣在個資法上路之後,不可能的事情更多了,顯示法規會主宰創新機會,「最怕是執政者自以為手上有顆水晶球,要求這不能、那不能」,阻擋了業界更多的創新。

他舉例說,金融業界經常談到未來的工作機會,會被機器人大量取代,事實上,金融人士應在此時努力學習更新的專業知識外,也要與理財機器人一起學習,「不要以為,想要與ROBOT對抗」,專業理專可以對消費者、客戶端有更多的理解,智慧機器人則可以分析複雜的資訊,兩者大可以相輔相成。

此外,消費者也擔心,FinTech來潮恐會把金融服務「Uber化」,張善政指出,Uber的問題,在於消費者搭乘沒有保障,且對政府來說,Uber在美國以外的稅收統統收不到,若法規開放Uber、卻沒有適當的監管,萬一司機素質不良,女性乘客搭到且安全受到威脅,「難道要反過來怪政府嗎?」

他也據此表示,法規對FinTech需非常妥適,不能過緊,動軏以「保護主義」排斥外國廠商進來;當然,也不能過鬆,以免業者胡亂作為。

張善政認為,最好的FinTech發展,法規上要能以消費者權益作為出發點,業者則要自行負責經營風險,該投資、該培養人才,而且都應該做到位。

(工商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