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ETtoday東森新聞雲】26歲小夥子用30萬創業 5年「零負債」營收達800萬/東吳大學企研所畢業校友林彥丞

  • 07/24/2016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東森新聞雲

2016年07月24日 08:00 記者徐珍翔/專訪

2010年3月21日,一名來自台灣的26歲小夥子,頂著東吳大學企管研究所「在學中」頭銜,大膽闖進擁有近120年歷史的荷蘭皇家自行車(Gazelle)總部,與該公司掌管全球外銷業務的出口部頭子──經理柯德瓊(Cor de Jong)相對而坐談判,這一天,他拿下近30年讓無數大廠鎩羽而歸的台灣總代理權,「最差就是沒有嘛,那就去逛街啦。」林彥丞若無其事地說著與靦腆外表相悖的感想。

專訪當天,《ETtoday東森新聞雲》記者來到龍江路上,試圖找尋一家荷蘭百年品牌的台灣總代理──悠活城市國際公司,不料,映入眼簾的店家幾乎全是修車廠、檳榔攤,令人難以想像一台要價20萬元的「頂級城市用腳踏車」會在此展示、銷售;半晌,記者才在一間未掛招牌、門口堆放一排腳踏車的店面內,看見創辦人林彥丞的身影。

談到這間彷彿小說《哈利波特》當中「斜角巷」的隱密店面,林彥丞僅淡淡地說:「我是故意的,如果招牌掛上去,人太多會忙不過來。」這名身著黑色T-Shirt、藍色運動褲的斯文青年,說話每每好大口氣,那黑框眼鏡底下的視線卻毫不迴避,他解釋,「除了臉皮厚,這也是自信。」

成敗論英雄,林彥丞的自信,很大一部分來自創業實績。2010年,仍就讀東吳大學企研所的他,將自己半工半讀多年所攢下的30萬元「梭哈」創業,5年內,他在完全「零負債」的情況下,將年營業額推升至800萬元之多,如今更是12個國家、9個品牌的台灣總代理,預計明年要推出自有品牌,揮軍海外。

其中,隻身前往荷蘭自行車第一品牌──Gazelle總部,並拿下30年來讓無數大廠鎩羽而歸的台灣總代理權一役,也使得林彥丞一戰成名。談到自己的成功關鍵,他認為,「談判桌以外的生活話題」功不可沒。


關於那場光榮戰役,林彥丞解釋,華人代理國際品牌習慣以「進貨量」作為籌碼談判,初期常常用「貨櫃」為單位進口,氣勢甚強,不過,一旦滯銷便開始清倉、賤賣,使得市場大亂,這也是過去台灣廠商碰壁的主因──炒短線思維;自己則是憑著留學德國、常跑荷蘭的經歷,確實掌握住荷蘭人的脾胃,並透過閒聊足球、當地飲食等話題,讓對方相信「我最懂你(Gazelle),以後會讓更多台灣人認識你。」因此獲得青睞。

「坦白說,對一些國家而言,台灣能創造多少產值?再講難聽一點,他們根本不在乎獲利。」林彥丞進一步分析,Gazelle當時並不重視台灣市場產值,反而看重後續品牌價值的發展,因此,會希望台灣的總代理能深入了解品牌故事,並且替它作出長遠規畫,「這也是為什麼我一個26歲小毛頭能代理國際大品牌的真正原因,但很多人不懂、或不願懂。」

既然頂級城市用腳踏車無法創造產值,為何還要代理?林彥丞坦言,「我們的腳踏車並不是營利商品,而是說故事用的。」原來,他的目標比眼前生意更遠大些,要挑戰台灣自行車界巨人捷安特(Giant)一直以來向民眾灌輸的觀念──自行車越輕越好、變速越多越好,「應該要先看需求,比賽用車才是越輕越好,在荷蘭,自行車是民眾主要代步工具,講究的是安全、舒適。」

不過,畢竟是創業,若無法熬過3年存活期、5年成長期,恐怕再多理念最終也只會淪為空談,因此,取得Gazelle總代理後,林彥丞並未就此停下腳步,反而積極代理更多新產品、新品牌,試圖找到該公司能夠賴以為生的浮木,「就像恆隆行,人家也是花了十幾、二十年才找到一個很賺錢的戴森(Dyson)。」

後來,林彥丞果然找到歐洲兩大自行車安全座椅龍頭──Bobike及Yepp,作為貢獻悠活公司過半營收的2隻金雞母,於是進入「用錢滾錢」的擴張循環,其中,除一位股東挹注70萬元資金外,靠的是「ALL IN」公司每年獲利,全數用於人事擴編、加碼進貨,藉此賺更多錢;談及此節,他淡然表示,股東至今尚未分紅,自己每月也只領固定薪資,「我薪水一開始是1萬元,最近因為結婚,才調高到4萬元左右。」

悠活能夠長期穩定銷貨,只靠運氣恐怕難以服眾,林彥丞指出,目前全台110家經銷商,都是他一家一家當面拜訪所談下來的通路;當兵期間,同袍排隊打公共電話談戀愛、報平安,他卻把時間、金錢全拿來與經銷商維繫感情,放假更是直奔北中南東「跑通路」,就這樣,用毅力編織出一張牢不可破的銷售網絡,「一直到現在,經銷商訂單都還是穩定進來。」

值得一提的是,林彥丞用30萬元資本起家,在短短5年內「零負債」拚到營收800萬元的規模,他說,一切看似順遂,其實背後主因是他特別避免槓桿操作,「我問過很多6年級生創業家,知道創業風險所在,所以一直以來都步步為營,手頭有多少籌碼,就做多少事情,這樣一來,才可以把風險降到最低。」

「接下來,我們要開始賺錢了。」被問到股東何時才能分紅,林彥丞不禁提高音量宣布。他透露,自己早在創業初期就已畫好藍圖,先擴大營收,到一定規模便要開始內化,再慢慢走向專業化。如今,他已掌握國際大廠如何推動品牌、布局經銷、規劃物流、擬定合約、舉辦展覽等訣竅,下一步便是結合台灣廠商技術,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再銷往全世界,「我們現在正開發產品,預計明年要推出自有品牌,最快後年可以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