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全球化下的中華文明—品牌與品味」論壇 國內外學者專家熱情參與

  • 08/02/2016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人文社會學院

【人文社會學院訊】

東吳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中華文明現代化研究與創意中心及中國文學系共同主辦的「全球化下的中華文明—品牌與品味」論壇於5月30日在東吳大學G101會議室舉辦,邀請美國、日本與兩岸學者齊聚發表與討論有關中華文明的研究與創新議題,國內外學者專家的熱情參與,每場次座無虛席。

台灣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集團劉總裁吉人與潘校長維大在開幕致詞中提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在全球文化及思想急遽變化的時代,中華文明與文化在兩岸三地及全球各國都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博大精神的文化中,那些部分應該堅持,那些部分應該轉化與創新,值得深入的探討,期盼有更多研究中華文明的年輕學子能在此注入新意。

本次論壇分為兩部分,上午為主題演講,由謝政諭院長與劉維公老師分別主持,第一場邀請東吳大學校友/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周質平教授演講「文學與政治—現代中國文學的扭曲與墮落」,周教授從先秦的詩經說起一直到五四運動新文學的濫觴,及1949年以降政治與文學合流的缺失,藉由以上的例子論析出中國文學的扭曲及缺點,進而提醒現代中國文學應重新站起,為自己開立新的門戶。第二場邀請到雲朗觀光集團盛治仁總經理演講「產業與創新—文化、品牌、品味」。有別於以學理的方式來詮釋,改以商業集團的觀點切入,探討產品定位、商品價值提升、品牌的文化品味塑造及創新的服務精神分享。

下午則是由六位國內外教授發表論文。由本校陳立剛主任與鍾正道主任分別主持,其中溫州大學蔡貽象院長對張藝謀導演作品提出的探討,到底是視覺英雄還是文化奸雄?復旦大學李宏圖教授藉由John Mill的《論自由》探討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個體權力和個體性的缺失;愛知大學塩山正純教授則對19世紀西洋人對中國「官話」的認識;鄭州大學馬偉華講師在論語中找出孔子的愛情觀;本校葉言都助理教授以其在媒體業的經歷,敏銳的觀察出道路、公路以及人行進方向的不同;以及鹿憶鹿教授藉由明清的《山海經》探討圖像與文學的關係,圖像是否有助於文學的流傳,六篇論文分別就文創、社會及文學層面來進行討論,以全球化的角度來詮釋中華文明現代化,讓聽眾融會思考更廣闊的議題。

【文/人文社會學院、中文系  圖/秘書室、人文社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