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中時電子報】不要浪費烏克蘭危機 |劉必榮(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

  • 01/24/2022
  • |
  • 媒體報導
  • |
  • 資料提供:中時電子報

英國首相邱吉爾在二戰結束時留下一句名言:「千萬不要浪費一場好的危機。」這句話套在烏克蘭危機上再正確不過。

1月21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又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在日內瓦進行了一次會談,最後依然沒有結果,但外交之門也並未闔上。從去年12月30日,美俄視訊峰會開始,美俄之間、俄國與北約、俄國與歐安組織已經進行了多次會談,但結果都一樣:俄國沒做出任何降低衝突的承諾,但也沒拒絕西方尊重鄰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要求。

烏克蘭危機就這樣拖著。普丁的意向讓人難以捉摸是重要原因,但長時間悶燒的危機,卻讓各國有了一個可以祭出包括演習、經濟制裁等不同外交工具以檢視其效果的機會,也讓所有國際關係學者有了可以檢視不同理論與戰略戰術的機會。所以這是一個不能浪費的危機。

上周俄羅斯共黨建議,俄國可以正式承認東烏克蘭兩個親俄的分離主義共和國。這樣兩國邀請俄軍進入,就不叫干涉烏克蘭內政了。這有點像當年南斯拉夫解體的情況。南斯拉夫6個加盟共和國沒解體前,內部的衝突被稱為南斯拉夫內戰;待各國陸續承認這些加盟共和國獨立之後,戰爭就變成巴爾幹戰爭,這時各國介入也就少了不尊重他國主權與領土完整的顧忌了。

但俄共這個提議為克里姆林宮否決。因為一旦承認東烏兩國,對西方太挑釁不說,今後對基輔也少了談判的籌碼。因為就談判而言,威逼或利誘之所以能成為籌碼,就在於還沒有兌現。1月20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推動制裁俄羅斯通往歐洲的北溪二號天然氣管時,白宮全力阻擋,為的也是若太早攤牌制裁,美國將少一個日後與俄羅斯談判的籌碼。

但烏克蘭危機之難解,最關鍵的還是如何為這個危機定性。俄國認為現在問題出在大格局的權力平衡,所以要求美國同意北約不再東擴納入烏克蘭,並移走部署在北約東部、靠近俄國邊境的武器。普丁當然知道,要美國簽下條約承諾北約不會納入烏克蘭,是根本不可能的。既然不可能為什麼還要提?他想換什麼?

布林肯認為要求美國承諾北約不再東擴只是俄國提出的議題,莫斯科真正在意的是安全議題,這是俄國真正關切的利益,所以拋出重回《中程核子武器條約》的想法作為置換。但這個想法一拋出來歐洲就反彈了,認為該條約限制美俄飛彈在歐洲的部署,事關歐洲的安危,不是美俄可以私下達成協議的。所以從歐洲的角度來看,烏克蘭是區域問題,美俄不應再由上而下指點世局。這是定性的不同。

第二個是歷史與軍事的定性。俄國對烏克蘭有很多歷史的情節,關注這些歷史情結建立的秩序,是均衡;去計算軍事力量對等建立的秩序,只是機械性的平衡。均衡與平衡的角力,在拿破崙戰爭後的1815年維也納會議也出現過。現在似乎又重演一遍。

所以我們慢慢看,烏克蘭問題最後若是以非戰爭的方式收場,那是治標還是治本?是從全球的格局著手,還是從區域衝突角度降低緊張?歐洲的戰略自主在這裡有什麼角色?誰最後獲利?

烏克蘭危機拖得愈久,大家可以反思的地方就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