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來美術館看電影─國際知名導演蔡明亮東吳談生命美學

  • 04/13/2016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秘書室
  • |
  • 作者:校園記者/中文一張皓筑
  • |
  • 照片提供:校園記者/社會四徐海柔】

【秘書室訊/校園記者張皓筑、徐海柔報導】

將電影帶出戲院,國際知名電影導演蔡明亮以「到美術館看電影」的模式,開啟對閱聽眾看電影的觀感,4月12日(二)蔡明亮應中文系鍾正道主任邀請在「影像敘事」課堂演講,暢談生命美學,不過演講一開始蔡明亮就直接問同學:「你們認為校園賣票是不是一個商業行為?」蔡明亮表示,許多賣座電影何嘗不是以娛樂觀眾促成商業目的而存在。

 

蔡明亮說,他的電影被許多人稱為「專門用來得獎的電影」,意謂著在國外或許能得到認證,但帶回國內卻票房平平。他直言這是正常的現象,如同中國古典小說《紅樓夢》一般,現代華人圈本身或許甚少閱讀與喜愛,但這並不妨礙它成為一經典傳奇。

   

出生於馬來西亞的蔡明亮,高中畢業後定居台灣,在學生時代,就開始撰寫舞台劇劇本並執導過三部作品,蔡明亮的作品常以幽默手法撰寫社會千百種生活形態。而他在1992年執導拍攝的首部電影作品《青少年哪吒》,榮獲東京影展、法國南特影展以及金馬獎等多項國際影展的肯定,並在往後數年持續以幽默且具象徵性的手法拍攝電影,代表劇情長片則有《愛情萬歲》(1994)、《天邊一朵雲》(2004)、《郊遊》(2013)等。 

 

演講中,蔡明亮說,我每次到法國的羅浮宮都會想,為什麼美術館裏有這麼多小朋友?八百萬的參訪人潮裏有百分之二十五是本國人,去美術館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蔡明亮也認為,國內的美術教育不普遍、不夠紮實也不盡完整。他解釋,國際三大影展(柏林、威尼斯、坎城)不同於奧斯卡影展,用美學的角度去鑑賞電影,也讓自己更瞭解要做的事情是什麼。於是,蔡明亮從請人去看電影,改變為請人去美術館,希望讓社會從基本美學開始認識生命、認識世界。

 

「我的電影從來就不打算跟其他人一樣,因為其他的電影已經很多人在拍了。」蔡明亮解釋,一般人都很害怕鶴立雞群、曲高和寡,但這些其實都是讚美詞,在現代卻變成貶意。「很多人會評論我的電影,那是他的觀點,不見得是我的意思,但是我也認同。」蔡明亮明確的告訴所有人:不需要和別人一樣,只要發展自己的多樣。

【文/校園記者中文一張皓筑 圖/社會四徐海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