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NGLISH
  • 網站導覽
:::

暢談王道文化與永續發展 前校長劉兆玄講座教授重返校園開講

  • 01/12/2018
  • |
  • 校園頭條
  • |
  • 資料提供:秘書室

 【秘書室訊】

本校於106學年度禮聘前行政院長、現任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教授為本校王紹堉先生講座教授,於通識教育中心「當代精英的責任與關懷」大師講座授課。劉兆玄講座教授於107年1月12日在本校城中校區1705會議室以「王道文化與21世紀的永續發展」為題進行專題演講。

劉兆玄講座教授曾於民國93至97年間擔任東吳大學校長,期間致力於推動各項教學卓越計畫,為本校邁向一流教學大學奠立良基,本次能重返校園演講,他表示非常開心。課程除吸引大批學生慕名前來外,王淑芳主任秘書暨社會資源長及曾與劉講座教授共事的同仁們皆紛紛出席「旁聽」。

專題講座一開始從永續發展談起,劉講座教授播放聯合國製作的「永續發展」宣傳短片,使同學能對永續發展有初步的概念。他指出,永續發展的三根支柱分別為經濟、環境及社會正義,但他認為,「文化」才是這三根支柱不可或缺的基石。劉講座教授更說明,中國是兩千多年來,第一個不靠「戰爭」崛起的大國,其具備文化、願行王道,就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從傳統文化中尋找精髓與21世紀全球的主流思想結合,就是要用新的普世價值「王道」來切入。而王道文化在台灣是一種公益、企業及志工的新結合模式,例如:微型融資(公益銀行)、微型企業(社會企業)都是追求永續發展的方式。

劉講座教授提及,當今全球經濟榮景不在,社會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因此必須有不同的思維,國內生產總值(GDP)不該被視為唯一的依據,對此,西方國家亦提出新指標,如社會進步指標(SPI),依據人類基本需求、福利基礎、機會等做出綜合判斷;環境表現指數(EPI),從經濟法律面、經濟競爭力、環保管制面進行評估。他說明,即使這些指標都已較貼近永續發展的觀念,但仍是以西方的思維及觀點所設計的,缺乏同理心的文化考量及不同發展階段的考量。

所以,劉講座教授強調,有必要創造出一套蘊含中華文化思維及價值的系統,嚴謹適宜地定義及衡量發展中國家的「永續發展指標」,為發展中國家,重新框出公平合理的定位,給予適宜的惕勵及動力,爭取發展中國家的話語權。因應這樣的需求,他已提出一套以全球倫理、包容性發展、環境永續等方面進行整體評估的王道永續指標(WDSI),希望能透過王道文化來注入這些項目,落實「永續發展」。

【劉兆玄教授學經歷簡介】

1943年出生,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博士。1987年擔任清華大學校長,使清大從理工為主轉型為綜合型大學,在理、工、文等領域成為教育部學術獎章及國科會傑出研究獎獲獎最頻繁的大學;2004年任東吳大學校長,將東吳發展成一流的教學大學。生涯中曾數度接受政府借調,擔任國家重要掌舵員--國科會主委、交通部部長及行政院副院長,2008年接受總統馬英九組閣邀請,出任行政院院長。2009年獲頒政府最高榮譽的「中正勳章」。而擔任中華文化總會會長期間,積極推動國際文化交流及台灣本土文化扎根,並多次於海內外宣揚具台灣特色之中華文化及王道思想。

【文圖/秘書室】